笔趣阁 > 重生1970:我在长白山里走山货 > 第一卷 第26章 暗度陈仓与再次进山

第一卷 第26章 暗度陈仓与再次进山

    第一卷第26章暗度陈仓与再次进山(第1/2页)

    天刚蒙蒙亮,小河村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、带着寒意的晨雾里。

    李长青家院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。

    “长青,起来没?时辰不早了,咱得趁早动身。”

    院门口传来赵大山沉稳的声音,他披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棉袄,身后跟着呵欠连天的王铁柱和已经拿着小本子、一脸认真的孙卫东。

    李长青早已收拾利索,正就着咸菜疙瘩喝粥,闻声赶紧咽下最后一口

    “起来了,山叔!铁柱,卫东,快进来,吃点东西垫垫。”

    王桂芬忙又从锅里拿出几个温热的窝头塞给王铁柱和孙卫东

    “赶紧的,趁热吃,进山费力气!”

    李建军吊着胳膊从东屋出来,闷声道

    “山叔,你们当心点,别再往深里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放心吧建军,就在外围转转,扫点零碎货就回。”

    赵大山磕了磕烟袋锅。

    几人匆匆吃完,背上背篓、绳索、开山刀,再次踏着露水,走向西山坳。晨雾中的山林寂静而清新,鸟鸣声格外清脆。

    走在最前面的赵大山,一边用开山刀拨开沾满露水的荆棘,一边头也不回地念叨

    “长青啊,那鬼头参娇贵,挖回来只是第一步,阴干才是技术活。不能晒,一晒药性就跑了,颜色也黑了。得找通风、不见日头的地儿,用棉线拴着,一根根悬空吊起来,让它自个儿慢慢把水气吐干净。火候掌握不好,要么外皮干了里头烂了,要么就僵了,到时候就不值钱了。”

    李长青认真听着,点头应道

    “我记下了,山叔。回头就在我那东屋,找个背阴通风的墙角,仔细伺候着。”

    王铁柱听得咂舌:“我的娘,这么麻烦?这比伺候月子还精细!”

    赵大山哼了一声:“废话!金贵东西,就得金贵法子伺候!不然凭啥值那么多钱?”

    说说笑笑间,四人再次来到了西山坳。这一次,他们谨记教训,绝不深入,只在外围活动。

    “今儿个咱们稳着点。”

    赵大山分配任务,“铁柱,你眼尖,还去阳坡石砬子那边看看,刺嫩芽和刺五加的嫩尖儿应该又冒出来一些了,专挑那紫红色、没开叶的,最嫩!

    卫东,你心细,跟我在这片柞树林底下,找找蕨菜和猴腿儿,蕨菜要卷头没开的,猴腿儿要茎秆紫红、绒毛密的。

    长青,你往那边背阴、腐殖土厚的地方再仔细趟一趟,除了小叶芹,再看看有没有猫爪子和四叶菜,那两样儿开水一焯,凉拌味儿吃着最好了!”

    李长青点头嗯了声凝神感知,他能模糊辨别出哪片土地气息更湿润、肥沃。

    他走到一处背风坡,拨开厚厚的落叶,不仅找到了更多鲜嫩的小叶芹,还发现了一小片叶片呈四角状、嫩绿的猫爪子和几株顶端卷曲如拳、茎秆粗壮的四叶菜,他小心翼翼的采集,确保不会伤到根系。

    “山叔,这边有小叶芹,还有猫爪子和四叶菜!品相都不错!”

    李长青低声招呼,收获颇丰。

    王铁柱在阳坡也兴奋地低呼:“山叔!这边刺嫩芽又长出一茬,比前天的还肥!刺五加的嫩尖儿也水灵水灵的!”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一卷第26章暗度陈仓与再次进山(第2/2页)

    孙卫东则和赵大山配合,仔细搜寻着林下的蕨菜和猴腿儿,并不断在本子上记录采集点和预估重量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四人的背篓装得满满当当的回到李家,李长青便让王铁柱去知青点请林晓梅过来帮忙清点、分类。

    林晓梅很快便来了,她围着一块干净的围裙,显得利落又清爽。

    堂屋里,煤油灯下,几天来的山货都被搬了出来,堆成了几小堆。林晓梅看着这丰硕的成果,眼中闪着光,她主动拿起一捆蕨菜,熟练地按品相分拣,一边对孙卫东说

    “孙组长,我来看品质,你来记重量和品类吧?”

    孙卫东推推眼镜,点点头翻开了本子,其余人也在一旁帮忙分类。赵大山则抽着烟,在一旁看着,脸上带着欣慰。

    统计在默契的配合中进行着,林晓梅动作麻利,拿起一把山货就能说出特点

    “这批刺嫩芽,顶芽饱满,颜色紫红,是一等品。这些蕨菜,卷头紧实,茎秆脆嫩,也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猴腿儿要挑绒毛密、颜色深的……哎呀,这猫爪子和四叶菜可是好东西,城里人更认这个!”

    很快,孙卫东汇总完毕,清咳一声,开始汇报。

    “咱们把几次进山的收获拢共算一下。品相最好、适合上交公社或精细售卖的有:

    刺嫩芽大概有八斤左右,小叶芹、猫爪子、四叶菜这些精细菜加起来约莫五斤。

    品相稍次但量大的,适合咱们自己吃或者粗卖的:

    蕨菜有将近二十斤,猴腿儿约十斤,刺五加嫩芽约五斤。还有黑瞎子沟得来的天麻,估计阴干后能有三斤干货。”

    赵大山吐出口烟圈,沉吟道:“品相最好的这十来斤细菜,明天让长青带着,上交到队里。

    按往年的规矩,这么好的山货,交一斤,队里少说也能给记两三个工分,还能换点紧俏的盐票、糖票啥的,关键是能给咱小队挣个好名声,堵堵有些人的嘴。

    剩下这些大众货,咱们得赶紧想法子变成现钱,我估摸着,就算按供销社的收购价,全部出手,怎么也能换个二三十块钱。”

    李长青接过话头:“周扒皮那边肯定没完,供销社的路子暂时不能指望了。我琢磨着,等明天上交完,后天,我带着铁柱和卫东,跑一趟靠山屯,找我姑父和堂哥商量一下。他们屯子离林场近,那边工人多,手里有活钱,山货也好卖点。咱们可以跟他们谈谈,咱们供货,他们负责售卖,利润分成。”

    王铁柱一听就来了精神:“这个法子好!长青哥,你姑父人实在,肯定靠谱!”

    林晓梅也轻声说:“嗯,靠山屯那边确实有市场。而且这些山货,像刺五加嫩芽、蕨菜,稍微焯水晒干,就能存放,也方便运输。”

    李建军虽然胳膊有伤,也闷声说:“是该多条路,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。”

    “成,那就这么定了!”李长青一锤定音,“明天我和山叔去队里交山货。后天,铁柱、卫东,咱们仨去靠山屯!”

    事情商量妥当,众人心里都有了个底,便帮着将山货分类归置好后,各自回去休息了。

    李长青看着屋里分类堆放的山货,心中充满了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