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动。
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然而,在这间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屋子里,这个数字,却如同黑夜中骤然亮起的一颗星辰,瞬间划破了无边的绝望。
李建业的呼吸停滞了。
他死死地盯着那个数字,眼球因为充血而涨得通红,仿佛要将那个小小的屏幕看穿。
一旁负责全天候监护的私人医生也愣住了,他揉了揉眼睛,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。
他快步走到仪器前,反复检查着各项数据,脸上的表情从困惑,到惊疑,最后,变成了彻彻底底的震惊。
“李……李总……”
医生的声音都在发颤。
“您看……老爷子的血氧饱和度……也……也上升了百分之一!”
如果说心率的跳动还可能是仪器误差,那血氧的同步上升,就彻底排除了这种可能。
医生几乎是扑到了床边,他颤抖着手,握住了李老爷子一直垂在床边的左手。
触手的那一瞬间,医生那张见惯了生死的脸上,第一次,露出了骇然的神色。
他猛地抬起头,看向李建业,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得尖锐。
“暖的!”
“李总!老爷子的手……有温度了!”
“不再是之前那种尸体一样的冰冷了!有暖意了!”
轰——
这句话,像是一道天雷,在李建业的脑海中轰然炸响。
他一个踉跄,几乎摔倒在地,手忙脚乱地扑到床的另一边,一把抓住了父亲的右手。
那是一种……微弱的,却真实存在的暖意。
不再是过去三年里,他每次触摸时,都感觉像在触摸一块冰冷的石头。
那股暖意,顺着他的掌心,像一道微弱的电流,瞬间击中了他的心脏。
“爸……”
李建业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将父亲那只枯瘦却带着一丝暖意的手,紧紧贴在自己的脸上。
这个在商场上杀伐果断、铁骨铮铮的男人,此刻,哭得像个孩子。
压抑了三年的痛苦、绝望、悔恨,在这一刻,尽数化为滚烫的泪水,汹涌而出。
“爸……你感觉到了吗……爸……”
他的妻子也扑了过来,夫妻俩抱着老人的手,哭得泣不成声。
角落里,那个云家的护工,脸上的轻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她呆呆地看着监护仪上那个稳定在“36”的数字,又看了看床上那个面色似乎不再那么灰败的老人,一股寒意,从脚底直冲天灵盖。
她颤抖着,再次拿出手机,删掉了刚刚那条信息,重新编辑。
这一次,她的手指因为恐惧而几乎无法打字。
“大小姐……出事了……心率……回升了……”
……
第二天清晨。
当孟听雨再次提着食盒出现在李家大宅时,门口迎接她的,是深深鞠躬的李建业。
“孟小姐!”
他的声音嘶哑,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激动。
孟听雨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,径直走进了卧房。
房间里的气氛,与昨日的死寂截然不同。
虽然依旧安静,但空气中,却流动着一种名为“希望”的东西。
孟听雨打开食盒。
今天送来的,是陈皮茯苓羹。
汤羹呈淡雅的米白色,几丝橙红的陈皮点缀其中,散发着一股清淡而醇厚的草木香气,闻之令人心脾一清。
“我来!”
李建业的妻子抢着接过碗,眼中满是期待。
她用勺子舀起一勺,小心翼翼地送到公公嘴边。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奇迹,在万众瞩目中,再次降临。
李老爷子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去按压他的穴位。
当那温润的汤羹触碰到他干裂的嘴唇时,他的喉结,自主地,轻轻滚动了一下。
然后,他张开了嘴。
汤羹顺滑地流入。
吞咽。
整个动作,虽然缓慢,却清晰而连贯。
一勺。
两勺。
一整碗陈皮茯苓羹,就这么顺顺利利地,被李老爷子自己,一滴不剩地,全部喝了下去。
喝完之后,他喉咙里甚至发出了一声满足的,轻微的喟叹。
李建业夫妇彻底呆住了。
如果说昨天的暖意是黑夜里的一点星火。
那么今天的自主吞咽,就是撕裂夜幕的一道曙光!
……
消息,如同长了翅膀,第一时间飞回了云家。
云家二房的客厅里。
云思思正端着一杯顶级的蓝山咖啡,优雅地坐在沙发上,听着旁边几个小辈对孟听雨的嘲讽。
“思思姐,我听说那女人昨天就喂进去半碗米汤,李家现在肯定后悔死了。”
“就是,拿米汤治病,亏她想得出来,简直是医学界的耻辱!”
云思思的嘴角,噙着一抹胜利者才有的,矜持而优雅的微笑。
一切,都在她的预料之中。
就在这时,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。
她漫不经心地拿起,点开信息。
下一秒。
她脸上的笑容,如同被冻住一般,瞬间僵硬。
“啪嗒。”
她手中的骨瓷咖啡杯,脱手而出,摔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,四分五裂。
褐色的咖啡液体,溅上了她那条价值六位数的白色香奈儿长裙,留下丑陋的污渍。
可她却浑然不觉。
她的眼睛,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那几行字。
“大小姐,李老爷子……自己把一整碗汤都喝了……自主吞咽……精神看起来好多了……”
“不可能!”
云思思尖叫出声,那声音刺耳得让客厅里所有人都吓了一跳。
她那张永远精致完美的脸上,第一次,出现了裂痕。
“这绝对不可能!”
她死死攥着手机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。
“巧合!一定是巧合!”
“垂死之人,偶尔恢复一点机能,这在医案上不是没有过!只是巧合而已!”
她像是要说服自己,又像是在对所有人宣布。
可她那微微颤抖的声音,和那双因为嫉妒与不敢置信而微微扭曲的眼睛,却出卖了她内心的慌乱。
客厅里的嘲笑声,戛然而止。
所有人都面面相觑,从彼此的眼中,看到了一丝同样的不安与惊疑。
……
第三天。
京城上流圈子里的风向,开始变得微妙起来。
关于“七日回春宴”的笑话,还在流传。
但笑声中,却多了一丝不确定。